热门资讯>资讯详情

知识卡片十一 |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2021-11-15


点滴知识汇成汪洋大海,真题练习让你轻松通过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报名活动刚刚结束,距离11月2日正式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备考复习,小编特开设知识卡片板块,总结整理了有关教资的知识碎片,知识识记+真题练习,跟着小编一起学知识吧~

今日份学习内容: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01目标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泰勒(“教育评价之父”) 

主要观点: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目标来界定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评价: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优点:强调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解说的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不足: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0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斯克里文

主要观点: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是作为评价的准则。 

优点: 看到了评价不仅要关注预期的结果,还要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指向不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是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不足: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可能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不存在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则,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取而代之。 

0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代表人物: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 

主要观点: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应该为课程的改革服务。CIPP 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背景评价强调首先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 

(2)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  

评价:CIPP 课程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掌握。

04CSE(Center for Study of Evaluation)模式 

代表人物:斯塔克、古巴、林肯 

主要观点:评价需要四个步骤:

(1)需要评定; 

(2)方案计划; 

(3)形成性评价; 

(4)总结性评价 

评价:阶段性、综合性与全程评估相结合。因其将整个培训的发生、发展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获取过程中各阶段的可靠信息,不断控制、调整和改进工作。 


想要了解更多免费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资格考试乐题库”(微信号“lekaoteacher")

教师资格证报考信息查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