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资产管理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始把期货纳入旗下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有些机构甚至推出了以期货投资为主的理财产品。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资管机构在其期货类理财产品收益定位上有些举棋不定。
“常常会有人问我,期货交易不是高收益嘛,为什么你们管理的资产每年追求的收益率只有10%左右。”国内一家私募公司的交易员对期货日报记者说,一些投资者只盯着产品的收益看,而很少会考虑背后的风险有多大。
实际上,这家私募公司管理的资产中用于期货投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基本不使用杠杆。“在我们看来,期货更多是一种管理风险的工具,而不是提高盈利率的手段。”上述交易员表示。
中信建投期货上海营业部总经理杨坤最近一直忙着帮助优秀操盘手介绍客户,发行产品。“这个工作并不容易,资金对期货的完全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杨坤说,市场上时常曝出一些快速致富的“神话”,经常有人打听谁一个月收益翻了几番,这说明很多人对期货投资的认识还不到位。“但我们自己不能过分沉浸在期货市场的‘孤芳自赏’中,否则资产管理业务永远难以做大”。
在杨坤看来,应把期货融入到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的大资产市场中,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合理发挥其杠杆特性,追求资产相对稳定的收益,才是期货资产管理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一些优秀的期货交易团队已经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上海申毅投资公司发行了四只期货类理财产品,管理资金接近10亿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申毅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追求的目标是,在同等流动性情况下,保证收益高于银行存款收益。“我们的客户定位于高净值资产人群,他们对收益的要求并不高,但对本金的安全性要求极为苛刻”。
事实上,大多数投资人对资金的安全性都很看重。国内某优秀期货交易团队在数次发行单纯期货理财产品碰壁后,便将产品设计成固定收益与期货投资相结合的组合投资模式,才得以成功发售。
不过,仍有一些投资者追求的是高收益,他们也能市场上找到高收益期货理财产品。
“一些人投资期货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为了博取高收益。他们没有高净值的资产,但有承担亏损的勇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货操盘手认为,如果有投资者愿意拿出20万元,冒着损失20%甚至更多的风险,博取50%甚至更高的收益,这也算是一种合理的需求。